其他
常空法师:《僧伽吒经》讲记 第七讲 (5-8)
(5)
三、佛道不远,唯僧伽吒难遇
所以说成佛也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,你要遇到了真实的法门,可能会很简单。
也可以这么说啊,如果我们想要修行,但听闻不到佛法,依靠自己摸索一个成佛的法来,会怎么样?太难了!真的难哪。那我们现在呢,都是遵照佛陀修的方法,我们再成就自己的功德,这就简单多了。 我也经常说佛教没有他力救度的说法,都是自力,但是要把佛陀讲的法当作他力也可以吧,这么说也对。佛陀能讲这个法,你不用摸索,现在直接看到了,就相当于佛力加持吧。只能说相当于。为什么说相当于啊?还是说,你为什么能遇到这个法门,这也是你前世慢慢积累的福报。严格来讲,也不是真正的外力。一切佛的法门,当然特别是这个僧伽吒法门,这些法门怎么来的?也是你生生世世追求,慢慢积累的,今世才能见得到,这都是你前世努力的结果,所以要相信自己的功德。 如果说你自己摸索,今世仍然找不到成佛之路,这时突然看到了佛经,很容易就修成了。这也可以说,你今世是依靠佛说的这个法成就的,是靠佛力的加持,这么理解也未尝不可。 有些有争论的佛教名词概念如果定义规定好了,往往就会发现原来说的都是“一家话”,没有任何矛盾的。比如这个“外力”,我们怎么定义这个“外力”?要是认为,外力就是不用我努力,直接佛给我一种力量就能成就,这种“外力”是没有的。如果说,这佛法不是我们自己摸索悟到的,而是看到了佛陀的言教,这也相当于一种外力吧。然后根据佛陀的教导,我努力去做,很快成就了,这也相当于自力和他力的结合。要这么定义这个“他力”,我觉得也没有矛盾。 我们学佛,最大的功德就是发愿要成佛。要成佛,你慢慢还要研究佛经里对成佛的定义是什么,什么是真正的成佛,这样才行。所以发愿成佛这就是个引子,慢慢把佛陀真正的功德智慧都引出来了。僧伽吒法门讲的道理广大甚深、圆满究竟,一切菩萨想度众生,不读这部经可能就像盲人骑瞎马一样,前途茫茫,有的时候会走错道路。而僧伽吒法门的这个道理搞清之后,再度众生永远不会偏颇。 “说一切法”,也就是说这个僧伽吒法门,你明白了之后,你可以明白佛陀讲的一切法的精髓、内涵,你就不会学习错了。
四、如来行难得(一)善行非梵行
前面基本上就是在讲发愿成佛的重要性,这一段也很重要,虽然很简短的一段话,但是告诉我们修行到底要怎么去做。难道说光发愿成佛就行了吗?自己还得去做。怎么做呢? 当时一切勇菩萨就告诉佛说:“佛陀啊,如果能修行梵行清净无染,这样的人,太稀有难得了!为什么呢?佛陀,因为佛陀的修行方法甚深难得。” 一切勇菩萨就告诉佛陀,“佛陀啊,真正的能修清净行太难得了!”什么是清净行呢?“梵行”,“梵”就是清净的意思。我们一般理解的梵行,好像持戒修行就是梵行,对不对?其实,如果从自性来讲,光持戒修行还不是梵行,但凡你执着了外境都为污染。真正的“梵行”就是知道这个心性真实不虚,一切外境都虚幻不实。你要把假的放下,心不着境,这才是真正的清净,这才是真正的梵行。也就和六祖讲的“着境生灭起……离境无生灭”(注:六祖:着境生灭起,如水有波浪,即名于此岸;离境无生灭,如水常流通,即名为彼岸。)意思差不多,你执着了世间就有生死轮回,人要想成佛解脱生死,就要把对境界的执着放下。 对境界的执着分很多种:作恶,这属于境界;行善呢,也属于境界。我们有的时候容易把“行善积德”当作梵行,注意哦,行善积德也不是梵行,行善积德是善行。要知道,善行恶行都还在外界的境界上用功,都不为清净,都能拉自己进入六道轮回。作恶让人下地狱,行善让人上天堂——天堂、地狱都还在六道轮回当中。轮回,就是你去了还得再回来。你上了天堂也不长久,你下了地狱也不长久,反正你永远是去了来、来了去,没有完,越转越晕。所以行善积德也不为“梵行”,作恶害人更不为“梵行”了,对不对?什么为梵行啊?超出善恶,放下善恶才是真正的清净梵行。 讲到“修心、清净无染”,那现在有些学佛的人就有个理解上的错误,总是认为:你这个人太自私了,你学佛人要行菩萨道嘛。认为行菩萨道好像就是做好事,扶贫、救灾、放生、布施,做这些有为的事儿,好像这就是菩萨道了。我讲了很多次了,一定要重视,这是个误区,对我们佛教打击非常大!
(6)
我前几天刚看了一部佛经,叫《佛说三皈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》,那部经讲得非常好。讲的是什么呢?是说三皈的功德、五戒的功德、慈心的功德,与厌离的功德哪个大。 比如说咱们去布施、供养,这个功德和三皈的功德哪个大?(弟子:三皈)那我们受了三皈,三皈的功德和五戒的功德哪个大?(弟子:五戒)五戒的功德和慈悲利益众生的哪个功德大?(弟子:慈悲利益众生)慈悲利益一切众生的功德和厌离的功德哪个大?(弟子:厌离)你们都回答对了,不是瞎猜的吧?呵呵。 因为从道理来讲,前边几个认为对,都没有疑问。就后边这一个:慈悲利益众生和这个厌离世间的功德哪个大?其实在这部经中佛陀讲了,厌离的功德大。 这部经很短很简单。一次佛陀为给孤独长者说法:在过去有一位梵志叫毗摩罗,家里财宝很多,就广做布施。当然过去久远劫时候人富贵,富贵到什么程度——毗摩罗布施的时候“用八万四千金钵盛满碎银”。现在谁家能有这么多的钱啊——八万四千钵盂。那钵盂很重、很厚的,金的得几十斤重,太厉害了!现在家里有一个也富了是吧?现在咱们觉得谁有点钱就很了不得了,和过去无量劫前的人比,没办法比了。 过去无量劫前——还就是咱们这个地球上的众生呢,有一位长者,家里很富裕。人家想做好事怎么做呢?就用“八万四千金钵”——金子做的钵盂,“盛满碎银”布施。一钵盂的银子啊!钵咱见得少,就想象个盆子吧,一盆银子布施给大家,厉害吧? “八万四千银钵盛满碎金”,这更厉害了,用一个银的盆子装满金子布施。咱们说,谁要有这一盆子金子那太厉害了! 又用“八万四千金银澡罐”布施。“澡罐”就是过去印度人到河里去洗澡,要提个罐子往头上浇水。那也不小吧?就拿着这些直接来布施,这么大一个,你想想,金的,直接送给人了。 还有“八万四千牛”都用“金银覆角”,家里太富了,养了很多头牛啊,牛角上绑一块金子,太厉害了! 还有“八万四千玉女,庄严具足”,玉女就是美女啊,把八万四千的美女打扮好,直接布施出去了。这个咱不敢讲了,有点侵犯人权啊。当然这句话是过去无量劫以前的,现在来讲就违反法律啊——不征得这些美女的同意,就布施给别人,这是违反人权啊!这是无量劫之前的事儿。 还有八万四千的床;有八万四千的衣裳;又有八万四千的大象;还有八万四千的马,都用金银做鞍子;又用八万四千的房子这样来布施。把这么多的宝贝都运到城门口,谁想要就拿去,就这样布施;还有的直接拿一套房舍,施舍给寺庙里。 像这样的布施,你想想这个福报得多大,那咱们现在根本无法想象了。我们偶尔到寺庙里,把一个金戒指拿下来供佛就觉得了不得了;拿一个钻石供佛,更觉得自己功德无量了。你和人家拿一盆、一盆的金子来供相比,差太远了。
我们现在是不是颠倒了?认为学佛,光学有什么用呢?光念个三皈依那就行了?你得布施供养去。认为这样才是学佛,认为这才是行菩萨道,这是个误区。这部经当中佛陀讲了:你做这么多的好事,都不如你自己真心地对佛法僧三宝生起信心,去皈依去学习的功德大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受了三皈,你会学佛,那么慢慢地你用佛法去接引众生,能给众生带来一切功德,能离开生老病死的这一切畏惧,所以能使一切众生无畏。这个利益太大了!你给人家金子银子,用完了就没有了。你受持三皈,慢慢能和佛教结缘,慢慢能知道怎么了生脱死,这个功德大呀!所以说,皈依三宝的福报不可计量的。 佛陀又讲,以上布施福报已经非常大,再加上比布施福报还大的受三皈的福报,全部加起来,都不如受五戒的福报大。戒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这五条,你做到了,“功德满具,其福胜也”。受持五戒就是真正的修行了,对不对?你只皈依三宝,对佛教有信心,你还没真实去做。当你受持五戒,你能利益多少众生啊。你看,不杀生,第一个利益自己,慈悲心生起;第二个利益众生,能给别人快乐。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这五条都是这个道理。一方面可以自度,让人不执着外境,心安理得、快乐无忧;一方面能给众生带来快乐啊。 我也经常讲,如果现在我们中国人都信受佛教的智慧,不说学得更深,只要都真能持好五戒,咱们中国还有那么多的罪犯吗?还有那么多的假货吗?还有那么多的灾难吗?那肯定是蓝天白云。也不需要查什么酒驾了,是吧?本来都不喝酒。也不需要打击假货了,因为不会有假货——人要守不妄语戒呀,假货就是妄语。现在的婚外恋还经常打架,拿刀子捅人,如果不邪淫,家庭都和睦。不偷盗,那么还需要警察到处抓小偷吗?没小偷了。也不用摄像头啊,连保安也不需要了,是吧?绝对是可以做到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。所以守好五戒,咱们国家绝对就幸福,就太平,就那么简单。我们学佛入门的这个基础——“五戒”守好了,就能做到国泰民安,多好啊!所以,佛教太伟大了! 像上边讲的这些布施的功德,加上受五戒的功德,还加上受三皈的功德,全部加起来,功德无量无边,是不是?那都不如这个“弹指顷,慈念众生”的福报大!就是(师弹响指)弹指“啪”这么一刹那之间,生起一念心来:“哎呀,我就像一个母亲一样,看这一切众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。我想照顾他们。”——这一念心生起,这就是菩萨道的发心,这就是菩萨心,也就是成佛之因。 有人说:“前边做了那么多的事儿,还不如这一念‘啪’(师弹响指)发心大啊?”你注意,心是一切行为的本源啊!你心里慈念众生了,你不用想着怎么持五戒了,你念念之间肯定会持好五戒,对不对?不用想着利益众生了,你肯定会利益众生去。 佛教经常讲,你只要把这最根本的“心法”修好就行。为什么啊?这个“心”支配人的一切行为,心性修得慈悲了,你还用讲“怎么持戒、怎么修行、怎么利益众生”吗?真正心里慈悲了——当然得真正的慈悲,不是装出来的——从真心发出来的慈悲,能使你随时随地都会利益众生。很简单的,就像一个母亲一样,她对自己孩子关爱就是慈悲,就是慈爱。有这一念心,也不用再另外教这位母亲怎么对孩子好,有这一念慈爱自己孩子的心,她就会想方设法地去照顾好自己的孩子,对不对? 所以说,这个慈悲心一起就是一个总持法门了。很多的功德智慧,你不用学,自己都能创造出来。怎么利益众生,你肯定自己都能创造,自己都能会。所以慈悲心一起,就算没有佛法的地方,你也能行菩萨道,你自己摸索都能摸索出来菩萨道。这个就是儒教《大学》当中讲的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嘛。这个“修身”不是保养肉体,是把内在的烦恼去掉——《大学》当中讲的还是心法啊,它讲的“修身”就是“修心”!
我们修行、学佛要注意,就是要把自己的心真正修好就行啦!我经常讲这一点,反而具体怎么做,我不太讲,因为你真正有慈爱心,不用讲你肯定做得好。六度四摄,你慢慢都能学得会。因为你不想伤害人,你想着要利益别人,你说话就会柔和,行为就会利益别人。很简单!《大学》当中的话就是“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”——没有任何一个女孩子先学怎么养孩子,再去出嫁。就是一个做母亲的天性,对自己的孩子很慈爱,所以她养小孩儿都养得非常好。 我们这里有很多女同胞,都对这个有经验。特别是现在都是一胎化,要说没学过哪能养得好啊?这不大家也都养得挺好的吗,也没有说哪一个人把孩子养坏了,是吧? 你看,不解释我们不容易知道佛经中佛法的精髓。觉得“弹指顷”只是一念利益众生的心,人家那里拿了什么八万四千的金钵盂盛满了银子利益众生,还是人家那个功德大,人家那个是实在的行为啊。你光有心念有什么用呢?——很多人容易犯这个错误。其实,这一念慈悲心,这是根本! 我也讲过很多次了,你心念不慈悲,心里很恶,有的时候也可以做好事儿,但那个好事儿是有一定目的的,有所求的。当时看着是好事儿,有可能是另有目的,又可能做坏事儿去了。所以,先把心修好——这才是关键! 我们不读佛经,就容易产生这种偏颇,对不对?所以我为什么经常说啊,我们要多读佛经,要请释迦牟尼佛亲自来讲法,就是现在我们很多理解都是错误的。佛法讲心性,讲解脱,这是根本,这是解脱的根本。并且心性解脱的人,在世间做事一定是利益众生的。但现在很多人认为:“你光讲修心,你不讲具体的事儿,你这种不行,这不是真正的佛教,也不是菩萨道,必须忙忙碌碌做事儿。”现在这种观点,容易把佛教引导到错误的地方去。当时表面看,好像是好事儿,有可能会隐藏着很大的祸患。 所以我们学佛,先把根本抓住、修好,根深才能叶茂。你真正的心性解脱了,心里慈悲了,佛教讲的各种功德,你慢慢的肯定能具足,并且真正的善心,也会做出真正的善事,不会带有欺骗性。 佛陀接着说:就像上边的布施那么多的功德,三皈、五戒、慈念众生那么多的福报,这些全部加起来,都“不如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”所得的福报大。也就是出离心——“咱们这世间一切都没有什么可快乐的,都要放下”这一念的功德,比前边讲的什么布施、三皈、五戒、慈念众生的功德加起来都大得多。为什么这样呢?因为“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,能令行者灭生死苦,终成佛道,故其福最胜也。”你想起来世间一切没有什么可乐的,你就能灭掉生死轮回的痛苦。生死轮回,不就是因为执着世间才来的嘛,才轮回的嘛!你不喜欢世间的这些生死轮回了,你就能解脱,最终能成佛——这个福报最大。所以,厌离心的福报第一。 我们现在一般人认为:先厌离,慢慢的三皈、五戒,再修慈悲心,然后再行菩萨道,就要开始布施去了,是吧?这个顺序是颠倒的哦。布施也好,三皈、五戒、慈念众生也好,还是在幻相上用功。而成佛的精髓就是放下外在的幻相,找到那个真实的东西,才能“了生脱死”。 我们现在一般都还是把幻相当真,在这种幻化不实的境界当中忙忙碌碌,认为那是功德。不知道那恰恰是迷惑!成佛就是觉悟的意思,觉悟的就是这一点:外境虚幻不实,放下,找到那个真实的东西。所以成佛是干什么?成佛就是找到真实不虚、永恒不动、清净湛然、周遍法界的那一个。找到那个之后,外在一切境界都只是随缘自在而已。 所以说,一切功德都不如成佛的功德大,也就这个意思啊。
(7)
(三)果地梵行——如来行
《僧伽吒经》这一段讲的梵行是什么梵行啊?不要认为:我持个戒就是梵行;往这儿一坐,我心里感觉到比较清净,这就是梵行……这都不是梵行。真正的梵行就是:知道世间如幻,“知幻即离,离幻即觉”——这是真正佛教讲的梵行。
外道有的时候也讲梵行,他们讲的梵行往往还是着在境界上——认为在境界上没有太多的执着,就是梵行。而在佛法中真正的梵行是:一切外境、一切法全放下,找到真正的这个真实不虚的东西,那才是真实梵行。
知道世间如梦幻泡影,放下对外境的执着——这种清净梵行,能让人找到真心佛性,能成佛。这种梵行是稀有难得的,一般人不会知道的。我们学佛要修这种梵行。
那我们修行为什么要修梵行呢?因为“如来行难得”。我们行梵行是为了见自性,见到了自性之后,随顺自然地去用功就是“如来行”。如来行比梵行高啊!
不着外境是梵行——不着外境就能找到那个如来本体,找到后随顺自然,还是会梵行的,对不对?但是,那就比咱们纯粹的不着外境的梵行要高一等了。我们行“梵行”能见佛,见佛之后能成佛,成佛之后自己就会行“如来行”。
什么是如来行啊?如来行还是梵行。但是你没成佛这个时候的梵行,和成佛之后的梵行,你想想,它的意义一样吗?不一样哦。我们现在讲的梵行,好像还有点做作、作意——有意地放下对外境的执着。而成佛之后,虽然还是清净梵行,那个梵行是什么样的?四时随顺自然,连梵行的概念也没有,本来就是清净梵行,更高一筹。
所以,梵行是因地的如来行;如来行呢,是果地的梵行。
五、行梵行
【佛告一切勇:“如是善男子,梵行难得。若行梵行,若昼若夜常见如来;若见如来则见佛国;若见佛国则见法藏。临命终时其心不怖,不受胎生无复忧恼,不为爱河之所漂没。”】
(一)向往佛国
这个“如来”是哪个如来啊?是真正的相上的一尊佛吗?如果是相上的“佛”,那还是污染行,因为又着在相上了。这个“如来”,是讲的哪一个啊?“无所从来亦无所去”——如如不动的这一个自性本体。如果你知道外境虚幻不实,放下了;放下之后,你看你的心,还能放得下吗?——放无可放!这个心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清净湛然,这个就是如来。
这一段很重要,这一段告诉你是怎么成佛的:我们先要发愿成佛,发愿成佛功德太大了!先告诉你“引诱你上钩”。佛陀先讲,发愿成佛功德最大,大到不可思议啊,引诱着你来成佛,是吧?先“引诱”,下边又告诉你怎么成佛。所以这部经啊,滴水不漏。
很多人认为,光读一遍经哪能有这么大的功德啊?就有这么大的功德!为什么呢?因为这部经全部都告诉你怎么成佛了。很简单,并且是最高的成佛的道理。如《圆觉经》讲的“知幻即离,离幻即觉”,那就是顿悟法门——当下见性,当下成佛的法门。这么高的法,这里边不是慢慢都告诉你了吗?从发愿到方法再到最终的结果,全都有了,所以这一部经,还是前边讲的那一句——“说一切法”。你明白了这一部经之后,一切佛法你都会讲。你说,我怎么还不会啊?不会,慢慢往下看。看着看着,你就会了。
人怎么才能真正地成佛呢?要清净梵行,也就是放下对外境的执着。这外境包含很广:包括善法、包括恶法,包括污秽的国土、也包括清净的国土,都得放下。放下之后,当下清净湛然。“不离当处常湛然,觅即知君不可见”——当下清净湛然的这一个(师弹响指),这就是如如不动,这就是如来,你要找到它。这把方法给你了,很简单!简单到一句话过去了,我们往往把它给忘了,给忽略了。
在《僧伽吒经》佛陀先告诉你:成佛好啊,成佛功德太大了!问:“怎么成佛啊?”一句话——“清净梵行”!“就这样了?”“对,就这样,就这样就成了!”这部经里的功德讲得太多了,可能关键性的这句话却忽略了。要抓住哦!——成佛,就是要修“清净梵行”!
佛教和外道“清净梵行”的定义不一样,千万注意区分啊!这部经是见性成佛的经,所以它定义的“梵行”不是一般讲的那个“你做点好事为清净,你持点戒为清净”。是一切清净——断一切烦恼,降一切魔——这种清净。只有知道外境一切虚幻不实,放下,这才是最究竟的清净啊!
那么,你行这种“清净梵行”,放下对虚幻不实外境的执着,“若昼若夜”就能“常见如来”了。这样就能明白了吧?
现在,把外境都放下:想着度众生这件事儿放下;想着轮回、执着外境那些也放下,什么都放下!之后你看——是什么呀?光明无量!你看这个光明是不是“照明一切菩提萨埵之舍”啊?咱们现在这个房子,你看这个光明,体会一下……都照满了吗?再想想整个濮阳,也充满;再想想中国、地球、法界……慢慢慢慢地看……“若昼若夜常见如来”——见性成佛了吧?
所以这部经是禅宗的一部经典呀。关键是你以后能不能真正地做到若昼若夜、时时处处都能“见如来”呀?这要讲功夫啊。
如果你能见到真正的这个永恒不变、湛然清净的佛,那么怎么样呢?就能建佛土。什么是佛土啊?“随其心净则佛土净”。你看,你找到自己的心,不着境了,你的心清净了吧?你清净了,一切佛土都清净了,整个法界都清净了。
(二)厌离烦恼 (1)烦恼,着境而起
刚生下来的小孩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,不管生在贫穷的家里,还是生在富贵人的家里,他都欢喜。慢慢大了之后,给他很多教育,给他很多的观念……他那些观念开始打架,就产生了对错、是非,就开始痛苦了,大家发现没有?
甚至于很小的小孩都没有恐惧心,也没有执着心。现在一些科学家也说“人的恐惧不是天生带来的”。前几天我看过一份报纸,讲一个一岁零九个月的小孩,也就刚刚会走,什么都不认识,他在一个院子里坐着玩,突然来了一条蛇。他不知道,以为是玩具呢,抓起来把那条蛇给咬死了。家人出来一看,哎呀,嘴里咬着一条蛇,满口是血——还好,不是他的血,是蛇的血。家人以为他被蛇咬了呢,赶紧送医院。一检查完好无损,竟然一点没受伤,很神奇!一看那条蛇,是很毒的毒蛇。这是赶巧了,后来发现是咬了蛇的头——咔嚓一咬,那蛇张不开嘴了。这真的是没办法,赶巧了,真是太巧了,如果用手拿起来,万一蛇咬到就不行了。反正这真是一个寸劲儿,叫小孩碰上了。孩子直接咬的是蛇头。那个蛇头来不及咬,结果被孩子咬死了。
咱不讲那个,主要讲这个小孩他不怕,他看到蛇不害怕,他觉得蛇是个玩具。所以人的恐惧心不是天生带来的,是后天的培养。大了之后,大人就会吓唬他:千万不要抓蛇,抓了会咬你;或者“啪”一巴掌打过去……小孩知道,“夜你们想象一下会是什么状况?不敢说全死,恐怕也得吓个半死!但是如果刚生下来的小孩,还不太会走的小孩,会爬的小孩,他不知道害怕的。白天、黑夜对他来说,感觉一样的,他不害怕。
(8)
(2)渐除习气惯性
一个小孩本来清净无染,如果一个学佛人能给他一些正确的引导,他一辈子会非常幸福。我们现在学佛,学了很多年,很多习气毛病还不容易去得掉,为什么呀?因为从小培养起来的习惯很难改变。真的很感慨!我们现在觉得学佛很难,明明知道应该清净无染,遇到事情烦恼又生起,这个就是从小给洗脑洗成的惯性,不好去呀。我们中国要能出现很多有修行、有大成就的人,恐怕还得经过很多年,慢慢的佛法普及了才行。如果很多小孩能从小接触佛法的智慧,从小就能有清净无染、慈悲安详、自在这些功德,从小形成这种惯性,长大了就还是这个性格。成年人现在已经污染了,再去掉就很难很难。
(3)孩子的培养与教育
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、一个家庭,要想出人才,要想有希望,就要注重小孩的培养。一个小孩如果在七、八岁之前培养成一个好的性格,大了之后基本上是正人君子;如果在这之前培养不成,大了你再让他改,基本上一辈子也改变不了了。(弟子:从小看大,三岁看老。)就是。那“三岁看老”就是家庭的教育,要给他一个正确的引导,这样大了之后,他也不需要专门再去改变习气,他本来就没有习气。
所以这个教育是一个国家文明昌盛的根本呀,要加强教育。我们理解的教育往往就是读几篇文章,唱几首儿歌,识多少字,懂多少事……知道得再多,报纸看得再多,网络上各国发生的大事知道得再多……也没有用。教育关键是一个小孩从小到大道德的培养、性格的塑造、心灵的净化,应该是从一个小孩出生就要注意的。
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,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事。真正能教育小孩的,主要是一个家庭的父母,最好父亲和母亲配合。母亲比较柔和,多去关心爱护;父亲比较严厉,错了就要纠正——这是中国文化。我们应该提倡这种文化,让儿童知道应该怎么去做。现在经常提倡的“读经运动”已经比过去填鸭式学习方式好多了,但是还没有抓住那个根本。一步一步来,这个已经是值得赞叹。希望以此为契机,使更多的人明白,主要是父母修养好,慢慢以身作则去影响小孩。
当然这也不是一世就能形成的。像我们现在受到佛法的熏陶,习气毛病已经改变不少了,这些学佛的居士再影响家里的小孩,小孩的道德修养就能提高。我们现在这一代人修行,有一些习气毛病还没有完全去掉,孩子的下一代起来之后,再接受佛法的熏陶,习气去的就比较干净了。经过这么两三代的教育,可能国家的风气、道德的建设就能完成。
一般一个社会风气的改变需要三代,像我们这一世大概只能引领一个风气,起个好头就好了,起个好头就能看到希望了嘛。虽然中国真正的文明昌盛,我们这一代不一定看得到了,但是想想将来的文明昌盛,我们现在最起码也尽了一份力。
(4)外境非真实
一切外境不能给人烦恼,烦恼都是自己着境生心而受的影响。那我们一旦知道外境虚幻不实,放下,就不再执着外境。外境像影子或者像阳光一样,影子从你身上扫过去,阳光从你身边照过去,会让你生起贪恋或恐惧吗?不会。你在路上走,太阳光下树的影子,从你身上飘过去,它对你有影响吗?没有的!你照样可以走你的路。所以我们一旦知道世间虚幻不实,你的心就不纠结。但如果你不知道那是个影子,觉得那是棵树撞过来了,你会害怕,你连路都不敢走了,对不对?
所以我们在世间感觉到烦恼重重,举步维艰,就是因为把影子当成真实。把树影当成一棵树,那个影子过来的时候,觉得是一棵树撞过来了,你就会恐惧。如果知道法界一切如梦幻泡影,你就知道整个法界一切就是个影片,是不同的影片在放映,随你看,随你选择!还是二十四小时不清场。娑婆世界很坏,相当于一个恐怖片;极乐世界相当于风景片……还有各种各样的片子在上映。这本来就是很清净的一种功德,你根本没必要纠结。关键是你要知道这是电影,这不是你的家。看电影你不要看进去了,把那个电影当中的影子当成是你的家了。
(三)成就佛土
(1)法界唯一尊佛
法界一切境界都是佛国。千万不要认为“如果我见性了就能看到极乐世界那个佛国的样子了”,不是这个意思。你只要真正地见到了自性,就知道一切境界都是佛国。也可以说,一切境界都是你的国土啊!整个法界只有一个人,没有第二个人。十方一切国土,都是你的国土,没有第二个人的国土,并且都是非常庄严的国土。
从一国土到一国土,任你游历多美好,你没必要挑三拣四。你说,为什么有好的有不好的呀?有不好的没关系,你可以到好的地方去呀,不用把坏的变成好的。你看,这是这部经讲的究竟之处,也是禅宗的究竟之处。
一般人认为“我要把这个五浊恶世变成净土”,对不对?你把五浊恶世变净土太难了,这么多众生你得教化完,这很难。为什么禅宗可以讲立地成佛,并且马上有国土啊?很简单——十方世界有多少国土啊,无量无边。各种各样的国土,你只要能想象到的,甚至想象不到的都有:你说有五浊恶世,比五浊恶世还五浊恶世的还有好多呢;你说地狱痛苦,比你想象的地狱还痛苦的还有更多呢;同样,你觉得极乐世界好,比你能想象得到的极乐世界还更美好的国土还有好多呢……无穷无尽!因为无量,谁数的清啊,想去哪儿就去哪儿。
(2)往生净土
你不用把这个五浊恶世转变成净土。要想到净土去,那好办,你不执着这个五浊恶世,直接发愿到净土就完了。这一念之间就行,发愿是一念间的事儿。你只要不执着这个外境,这一念间就到净土。
生净土就是一念间的事,就是一个愿望而已。那为什么走不了啊?是因为你有很多念,执着在这个世间不愿意走。所以说,修行第一步要讲梵行。梵行就是不着外境。你不着外境的时候,你想到哪里去一个念头就到,就这么简单。——这样就知道怎么生净土了吧?不仅仅极乐世界,任何一个净土都是这样,很简单。现在净土宗讲得没有错。想生极乐世界要有两种心:第一个是厌离心,第二个是希望心,合并在一起又叫欣厌心。厌离心是厌离娑婆世界,希望心是希望自己生极乐世界,这两种心具足一定生。你一念之间喜欢净土,同时又不喜欢这个世间——好了,就一定能生净土!就这么简单。
(3)果地
所以说,禅宗讲的是果地法门,同样《僧伽吒经》法门也是果地法门。直接吃果子啊!不种果子,已经种好了啊。
你生生世世种的果子太多了,十方法界都是你种的果树。十方法界任何一个国土都是无量的树,无量的果子,你随便吃!不需要再种了,种得太多了!如果你觉得这棵树上的果子不好吃,你换棵树,接着吃。不要在一颗树上吊死!——再苦你还吃,那就不行了。我们现在是不是犯了这个错误?明明知道娑婆世界这棵树的果子太难吃——难吃也吃,还吊在树上吃;死了也吃,死了活过来再吃!
一切境界都是你的佛国,不需要改变什么,也不需要追求什么!你看,讲到这里,是不是讲得最究竟?!这儿讲修行怎么成佛了。
第一个行梵行,放下对任何幻境的执着。这个包含的太多了:我们追求佛的功德也是幻境;我们追求的净土也是幻境;我们追求各种有相的法门也是幻境;我们执着于世间,我们执着于自己的贪嗔痴……这都是虚幻,都放下!都放下当下清净。但是有一个心清净无染,放不下的,非常真实。一定要知道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东西,这样你才不会疑惑。找到这个真实的东西,这个就是“佛”。
找到这个佛之后,你不着外境,看一切境界全是佛国,并且十方法界都是你的佛国呀!也就是你当下见性的这一刹那就知道,你已经一念之间成就了无量无边的佛国。这一切佛国合成了一个无量、广大、无边的国土,就是你的佛国。
所以说真见性的人,什么是他的佛国呀?——整个法界!无量无边的佛国融合在一起,都是他的这一个佛国。所以整个世间只有一尊佛,整个世间只有一个佛国。这个佛无量无边,这个佛国也是无量无边。这个无量无边的佛国还分各种联盟——极乐世界、娑婆世界、琉璃世界,包括天堂、包括地狱,净土、秽土……这都是这一个佛国分出来的联盟。正真成佛人的佛国是一个联邦制——联帮共和国,每个小国都有不同的制度,不同的风景,不同的味道……
好,希望大家都要成佛,希望大家都成就自己无量无边的佛国!
感 恩 分 享 功 德 无 量
往期阅读: